“杠桿牛市”監管半年考:新型違法頻發
原標題: “杠桿牛市”監管半年考: 新型違法頻發 1天兩條線索
上周五證監會公布了上半年的稽查執法成績單。數據顯示,無論線索發現、案件調查以及行政處罰,都大幅超越去年。
改革遭遇“杠桿牛市”,過山車行情考驗監管能力。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經歷了短期快速的暴漲暴跌行情。股市巨幅波動區間內,為謀利而鋌而走險的行為與明顯增多。
上周五(24日),證監會公布了上半年的稽查執法成績單。數據顯示,無論線索發現、案件調查以及行政處罰,都大幅超越去年。
案件大增
證監會獲得違法案件線索的途徑有多條,日常監管發現難度較大,最主要的方式,還是靠交易所等一線機構發現并上報。今年上半年,證監會共受理案件線索369條,平均一天受理2條線索。其中,證監會日常監管發現的案件線索僅54條,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報異常交易類線索253條,占全部線索數量的69%。另外,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期貨交易所、輿情監控、投訴、舉報、證券業協會、基金業協會等渠道新增加線索42條;其他部委轉交等渠道20條。
1~6月,證監會新啟動初步調查180起,同比增 長15%;新增立案調查136起,同比增長46%;新增涉外協查案件73起(其中滬港通開通以來新增市場監察信息交換17起),同比增長30%;移送公安機關案件22起,累計對138名涉案當事人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凍結涉案資金和收繳罰沒款分別達3.8億元和1.29億元人民幣。
從案件類型看,內幕交易仍是最主要類型。1~6月,查處新增內幕交易類案件144起,占全部新增案件總數的 46%,新增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案件41起,占全部新增案件總數的13%。
“內幕交易類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體現出主體多元化,行為隱蔽化,案件復雜化的特點,”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類案件涉案主體,已出現由公募基金向證券公司、托管機構蔓延的趨勢,涉案金額也屢創新高。
市場操縱與信披違規也呈現出新特點。其中,市場操縱類案件呈現出手法多樣、隱蔽性強、跨市場配合等新特點。上半年,新增市場操縱類案件共計31起,占全部新增案件總數的10%,創近年來歷史新高。上述案件中,往往利用市值管理名義內外勾結、迎合市場熱點編題材講故事、利用信息優勢聯合等手段操縱市場。
1~6月,新增違規信息披露類案件38起。其中,博元投資由于涉嫌構成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和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已被、移送公安機關,并被、強制退市。
從稽查執法結果來看,截至7月23日,證監會今已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63件,市場禁入決定書6件,其中信息披露違法案26件,內幕交易案23件,短線交易案3件, 中介機構違法案2件,其他類型案件9件,對85名自然人、18家上市公司、2家中介機構進行了行政處罰,作出罰沒款共計20,597.39萬元,對11人 實施了市場禁入,其中3人被終身市場禁入。
新案頻發
在本輪A股暴跌中,“惡意做空”被認為負有難以推卸的責任。根據證監會的官方說法,惡意做空主要是指跨期現市場操縱。近期監管層正在就市場“惡意做空”進行打擊。張曉軍周五指出,跨市場操縱表現出全新的行為特點,市場危害極大。
“股災”的另一個元兇——杠桿配資,也受到監管層嚴厲的打擊,與之相關的中介機構也遭到調查和處罰。今年上半年,證監會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開展“兩個加強、兩個遏制”專項檢查。檢查發現,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及場外利用HOMS系統開展股票配資業務中,存在的違規問題與風險隱患。之后,證監會組織力量進場核查,目前已對有關涉案主體正式立案查處。
“針對專項檢查及日常監管中發現的違法線索,證監會已啟動了10起針對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私募機構、中介機構的立案調查,”張曉軍周五稱,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
伴隨股市暴漲暴跌,上市公司大股東也通過減持股票實現利益最大化。不過,違規減持已經引起監管曾關注。證監會已經加強對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持 股超過5%以上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超比例減持未披露、違反承諾減持、短線交易等違法行為的監測。據張曉軍介紹,證監會已經組織篩查線索近50起,下一步將繼續嚴查。
上半年,暴漲暴跌的行情也出現在新三板,對倒交易、違規信披、私自降低投資者門檻等行為相伴出現。針對新三板市場獨有的運作機制,證監會在“2015證監法網專項執法行動”中,專門將第二批案件專門聚焦新三板,對10起嚴重違法行為正式立案查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