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日本前首相稱日本沒理由拒絕加入亞投行
【延伸閱讀】西媒:亞投行吸引力凸顯美國失敗
參考消息網4月7日報道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4月5日發表委內瑞拉外交官阿爾弗雷多·托羅·阿迪的文章稱,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之后,整個世界都陷入了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中。這一由財政紀律、貿易自由化、私有化或被稱為“華盛頓共識”的放松管制的措施組成的經濟配方并非無緣無故。
文章稱,由受控于美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執行的這種經濟配方在全世界范圍內為美國的資本、產品和服務打開了市場。對于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讓多邊金融機構服務于它們的利益是再自然不過的做法。
正如所料,這種情況與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的愿望發生了沖突。于是在2007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中,這一秩序也出現了危機,主要通過兩個事件表現出來。第一,IMF成員增加出資成為形勢需要,以便讓該機構擁有更大財力來挽救陷入危機的歐洲經濟體。第二,2011年,歐洲國家希望中國向歐元區提供1000億美元援助。對于第一種情況,美國拒絕接受任何可能導致IMF份額結構變化的做法。而在第二種情況中,一些歐元區經濟體顯然是受到了華盛頓的施壓,拒絕接受以提升中國在IMF中地位為條件的援助。
由于美歐的反對,新興經濟體在多邊金融機構中遭遇阻礙。尤其對于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2014年已經超過了美國。然而,中國在IMF中的參與份額卻大大低于美國,形成了投票權上的巨大差距。對此中國自然不會袖手旁觀:如果現有多邊金融機構不能向它開放更多的空間,它最自然的做法便是創建在其主導下的類似機構。
2014年10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籌建備忘錄正式簽署。建立亞投行的目的是為擴大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網絡提供融資。華盛頓從一開始便反對這一倡議,并聯合其歐洲、亞洲和大洋洲盟友共同抵制。
3月,美國的抵制意外破產。面對華盛頓幾乎難以遏制的憤怒,它最大的戰略盟國英國卻以本國利益為理由決定作為創始成員加入亞投行。第一張多米諾骨牌的倒下迅速拉動了其他國家:德國、法國、意大利、瑞士、澳大利亞、韓國等等。3月31日是作為創始成員遞交申請的截止日期。美國的施壓和不滿變得徒勞無益。
美國的這一政策只能證明其失敗,它應該賦予中國應有的地位。


- 美國強調逐步解除對伊朗制裁 奧巴馬敲打以色列
- 印尼防長:有意進口日本自衛隊“US-2”水上飛機
- 提克里特現多個“萬人坑” 疑埋葬被IS殺害千余士兵
- 日媒批新教科書審定意見 團體稱國民需有獨立判斷力
- 日航客機因滑輪故障緊急返航莫斯科機場 無人受傷


- 美國強調逐步解除對伊朗制裁 奧巴馬敲打以色列
- 印尼防長:有意進口日本自衛隊“US-2”水上飛機
- 提克里特現多個“萬人坑” 疑埋葬被IS殺害千余士兵
- 日媒批新教科書審定意見 團體稱國民需有獨立判斷力
- 日航客機因滑輪故障緊急返航莫斯科機場 無人受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