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造”正在挑戰“中國制造”
【延伸閱讀】
外電:中國制造業競爭力領頭地位面臨壓力
2014-04-25 17:19:00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人在加工海洋石油平臺結構(2013年10月27日攝)。新華社發
參考消息網4月25日報道外電援引波士頓咨詢公司(BCG)25日發布的出口國競爭力報告稱,美國重又成為全球制造業“冉冉升起的明星”,這主要是由于美國天然氣價格下跌,工人的生產力水平上升,且無薪資上行壓力。
路透社網站4月25日援引報告稱,中國仍是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排名第一的國家,但由于勞動力和運輸成本上升,且生產力增長滯后,中國的領先地位“面臨壓力”。
BCG稱,美國的制造業競爭力如今排名第二。自從1979年美國制造業就業見頂后,美國制造業職位減少了近750萬個,許多制造業者將生產業務轉往低成本國家。
BCG認為,推動美國制造業重新崛起的最關鍵因素是廉價的天然氣。頁巖氣革命使得美國天然氣價格在過去10年大跌50%。
報告指出,“薪資增長穩定”也提高了美國的吸引力。所謂“薪資增長穩定”,若經通脹因素調整,則意味著與1960年代相比,雖然美國制造業工人的生產力上升了一倍,薪資反而比當時低。
報告指出,美國的整體成本比除中國外全球排名前10的其他商品出口國低10%-25%,與東歐相仿。
BCG的排名基于四個主要方面的考量,即薪資、生產力增長、能源成本和匯率。
報道稱,除中國外,另外四個向來有“低成本”之譽的國家——巴西、捷克、波蘭和俄羅斯,也都被列入制造業成本“面臨壓力”的類別。
BCG報告中制造業競爭力排名前10的依次是:中國、美國、韓國、英國、日本、荷蘭、德國、意大利、比利時和法國。


- 莫言:我欣賞韓寒郭敬明 也讀過他們的書
- 玩真的!《敢死隊3》李連杰與阿諾同性戀
- 文章憑《小爸爸》入圍華鼎獎最佳導演 黃海波缺席
- 明星為何頻頻涉毒:懲戒不夠 翻身容易
- “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價值或不只為其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