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9月5日在第六屆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但總體上與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仍不匹配,人民幣國際化仍有很大的空間,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黃奇帆表示,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一是繼續推動中國跨境貿易以人民幣計價、人民幣結算。當前,我國對外貿易再創新高,特別是未來將增加進口。2023年前9個月,貨物貿易項下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比例達到24.4%。隨著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持續推進,特別是隨著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經貿合作的深化,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35%,到2035年將達到45%。以此為基礎,預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結算中的比重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到2035年人民幣在支付結算中的比重將達到17%左右。
二是繼續改善服務,為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提供跨境人民幣結算服務。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增長15.6%,跨境電商成為全球貿易的新勢力,成為推動中國貿易發展的重要動能。未來,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觸電上網,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應用。
三是繼續擴大開放,為“引進來”“走出去”提供更加便利的投融資服務。未來,中國仍將是外資最為青睞的目的地之一。這個過程中,外資進入中國,可以是外幣,也可以是人民幣。外資以人民幣進入,可以成為人民幣的回流機制。同時,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也可以用人民幣作為主要幣種,帶動人民幣走出去。這樣一來一去,形成人民幣雙向循環的良性機制。
四是加快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目前,中國香港、新加坡、英國倫敦等已成為主要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其中,中國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要繼續發揮中國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進一步豐富人民幣產品,為人民幣離岸投融資提供更好的標的。同時,RCEP區域也是人民幣跨境使用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推動人民幣在RCEP區域使用也是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的重要方向。
黃奇帆表示,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不是要取代美元世界地位,而是要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以及中國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中國與全球交往的廣度深度將進一步拓展,人民幣日益為越來越多的經濟體和市場主體所接受,其國際化進程將提升。”黃奇帆說。
編輯:宋兆卿 李先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