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年貨”背后的護航人
春運大幕拉開,從西班牙馬德里出發(fā)的“義新歐”中歐班列,歷經(jīng)18天長途跋涉,日前順利抵達浙江義烏西站。列車上滿載紅酒、橄欖油等幾十種“洋年貨”,即將運往全國各地,走進普通家庭??稍氲?,洋年貨走入尋常百姓家背后,還有一群默默奉獻的鐵路人。他們甘當護航人,保障中歐班列順利啟航。
“春運期間,設備檢修時間緊,必須更加認真精細?!庇鴦C冽寒風,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杭州電務段義烏西信號工區(qū)工長李一文神情專注地盯著測試儀表,生怕電務信號設備出現(xiàn)絲毫差錯。他像醫(yī)生查房一樣,打開每臺轉轍機外罩,俯下身仔細查看轉換時間、道岔密貼、電流大小等一系列指標,決不放過任何一個隱患。
“大家稱我們是‘神經(jīng)科大夫’。”李一文坦言,電務信號設備是整個義烏西站的“神經(jīng)中樞”,控制著列車位置、運行速度、進路狀態(tài)等諸多關鍵環(huán)節(jié)。一旦出錯,整個中歐班列運輸計劃就會被打亂。因此,李一文不允許自己有一丁點失誤。
鐵路電務信號設備檢修是一項磨人的工作:因為需要巡線、維修,每天都是和高壓電網(wǎng)、鐵路鋼軌打交道,與外界交流甚少。因為遠離親人,他們一上班就是一周,一周內(nèi)“半軍事化”作業(yè),和家人、朋友無法交流。51歲的李一文是地道的義烏人,從事鐵路工作30年來,身邊的工友換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依然倔強地守在這里。
“110米”“55米”“33米”……鐵路金華車務段義烏西站調(diào)車長胡俊身穿黃色工作服,站在列車邊通過對講機不斷地與司機溝通。那張已曬成古銅色的臉,讓人很難相信他剛年過40歲。自2014年起,胡俊所在的調(diào)車組共為中歐班列編組8000余輛,實現(xiàn)安全零差錯。
中歐班列比普通貨運列車速度快、路程遠,對車體要求更高。每次編組,胡俊都要再三檢查確認,每列車需要挨個檢查50節(jié)車體。愛鉆研、愛較真,這么多年,大家都知道跟著胡俊干活“不好交差”,但跟著他干活心里踏實。
“列車出了國門代表著國家形象,容不得半點馬虎?!痹谡{(diào)車崗位上干了16年的胡俊,每次送車,都是一次到位??粗涣辛袧M載貨物的中歐班列,經(jīng)過自己和同事們的編組換裝往來于亞歐大陸,胡俊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自豪:“中歐班列像紐帶一樣,在連通中國與歐洲各國的物產(chǎn),在方便亞歐大陸人民互通有無的同時,也架起了中歐友誼的橋梁,能為此做點事情很高興。”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穩(wěn)步推進,“義新歐”班列開行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已成為跨越國家最多、線路最長的中歐班列運營線路。這群可愛的鐵路人,在平凡中譜寫著堅韌、精細,在方寸間奏響工匠精神的時代強音,護航中歐班列行穩(wěn)致遠。
(黃 平 柳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