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粉嫩在线播放,国产美女精品视频线播放,亚洲 最大 激情 欧美 在线,日韩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不卡

東航等航司看上ARJ21 國產支線客機市場進入新節點

從成都航空、天驕航空兩家航司率先應用國產支線客機ARJ21,到東航開展ARJ21飛機的引進和運營工作,國產客機ARJ21或將迎來新變化。

東航等航司看上ARJ21 國產支線客機市場進入新節點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19-04-12 08:06
來源: 中國經濟網
2019-04-12 08: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從成都航空、天驕航空兩家航司率先應用國產支線客機ARJ21,到東航開展ARJ21飛機的引進和運營工作,國產客機ARJ21或將迎來新變化。

4月11日,據媒體報道,東航等航司有意專門為運營ARJ21設立新公司。這一消息距離ARJ21在2008年首飛已經過去逾10年時間,而隨著國產大飛機技術等方面提升,ARJ21或將迎來新節點。

目前,ARJ21在國內航司的占有率并不高,這一消息也讓業界對于其未來發展產生了更多期待。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多位行業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國內航司紛紛表態引進及運營ARJ21,未來ARJ21在產量的擴張方面也面臨一定挑戰。

ARJ21有更大發展空間

ARJ21支線客機是中國按照國際標準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飛機,生產制造商為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商飛),包括基本型、貨運型和公務機型等系列型號。

2008年,ARJ21飛機101架機在上海成功首飛。2014年12月,ARJ21飛機獲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2015年11月,ARJ21飛機首架交付機交付給成都航空。2016年6月,ARJ21飛機正式投入航線運營。目前,ARJ21新支線飛機已正式投入航線運營,累計超520架訂單。

今年4月11日,據第一財經報道,東航將設立子公司運營國產支線飛機ARJ21,國航和南航也有意為運營ARJ21申請成立新的航空公司。截至發稿前,上述航司未就上述消息明確表態。但不難發現,近兩年,各大航司對于ARJ21的態度顯得越發明朗。

今年初,天驕航空稱,將從中國商飛購買3架ARJ21系列飛機。今年3月,東航董事長劉紹勇就建議從國家層面進行統籌考慮,從研發、運行、服務三個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國產客機,建議應在鼓勵采購國產飛機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早在航司表態之前,飛機制造商就動作頻頻。今年2月22日,中國商飛向天驕航空交付的首架ARJ21飛機首飛。當時,中國商飛表示,待首架飛機完成驗證飛行,取得運行合格證后正式開航,將逐步擴大ARJ21飛機機隊規模,構建相關運營、保障、經營、管理體系。

此前,民航專家林智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過去幾年,ARJ21項目用戶只有成都航空,隨著天驕航空成為新用戶,相信國產支線機ARJ21會有更大發展空間。天驕航空籌建時未計劃選用上述機型,后來轉為國產支線機ARJ21,也能夠看到民航局發展國產支線機的決心。

需進一步提升交付能力

事實上,支線航空業務在國內推動多年,但發展速度有待提升。林智杰在“2018民航趨勢論壇”上透露,目前有58家運輸航空公司,純支線(指的是只有支線飛機的公司)只有兩家。林智杰指出,目前國內支線航班四分之三都是以干線窄體機執飛。

東興證券分析稱,較低的研制和生產成本使得ARJ21的售價比同座級飛機更低價,如ARJ21-700單價約為2700萬~2900萬美元,同座級的CRJ700、ERJ175和MRJ70單價都超過4000萬美元,價格優勢使得ARJ21在亞非國家有更廣闊的市場。

民航專家綦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倘若東航、國航、南航等航司未來均正式成立公司運營ARJ21機型,該機型的產能和簽派可靠性也需要進一步提升,目前ARJ21機型年產量為20多架,量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一位引進了ARJ21機型的航司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最早運營的ARJ21機型來看,目前該機型的安全性業界有目共睹。但他也提到,ARJ21機型進一步擴大運營數量也需要國家的扶持,支線運營財政補貼也會在其中起到較大的作用。

太平洋證券在2018年發布的一則研報顯示,隨著國內民航事業的完善與成熟,ARJ21有望進一步擴大在國內支線航空市場的份額。天驕航空成為ARJ21的第二家國內運營航空公司,預計將帶動更多支線運營商采購國產飛機,進而拉動ARJ21的訂單增長。中國商飛ARJ21的產能最高為20架/年,短期內可滿足國內客戶的交付需求;訂單的增長也有望刺激中國商飛進一步提高產能,提振上游零部件供應商的業績表現。

也有航司目前并未明確表態是否要引進ARJ21,比如,首都航空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首都航空還沒有ARJ21的引進計劃,但相信隨著技術升級,各大航司都有引進ARJ21的趨勢。

一位航司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新的機型在投入商業運營的過程中都會經歷磨合期,會存在一些小故障,起初在運營保障上會有較高的成本,但隨著運營時間的增長,機型的可靠性和舒適性也會越來越好。

(張虹蕾)

【責任編輯:刁云嬌】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