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3?15晚會曝光了部分安卓手機應用竊取用戶隱私事件,這其中包括聯系人、短信、照片、位置信息、用戶賬號密碼等各種手機隱私信息。
記者嘗試下載央視曝光的“重慶小面” ,手機中的“騰訊手機管家”彈出警告提示“該軟件收集用戶的位置、IMEI號、手機型號等信息,并跟蹤用戶位置推送優惠券,請謹慎使用。 ”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王曉陽院長表示:“58%以上都有隱私信息泄密的問題。大部分是把信息送回了(軟件)開發商、廣告商,我們還測到一部分是送到不知名的第三方的網站去了。”
手機隱私竊取已經形成了一條黑色產業鏈。通過手機用戶隱私信息,可以用于用戶行為分析,用于廣告精準投放。更為嚴重的是,不法分子可以利用這些隱私信息進行垃圾短信推送、詐騙、網絡釣魚等行為,給用戶帶來更嚴重的經濟損失。那么,在智能機普及的今天,我們到底如何保護自己的手機隱私呢?
手機應用過度獲取權限行為司空見慣
央視3?15報道稱,復旦大學移動互聯網數據安全技術研究中心,對當前比較熱門的330多款安卓系統下的手機軟件進行了為期半年的監測,結果58%的應用都有隱私信息泄密問題。
另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調查顯示,用戶下載安裝應用軟件時,44.4%的人會仔細看軟件權限授權說明,40.7%的人不會仔細看,14.9%的人表示“不好說”。同時,40.5%的人會留意使用手機軟件的風險,35.6%的人不會留意。
而據騰訊移動安全實驗室《2012手機安全報告》顯示,在2012年全年的Android病毒行為類型比例統計中,17.53%的隱私竊取類病毒行為可以通過后臺上傳用戶短信、通訊錄、照片、甚至網銀密碼等關鍵隱私信息,通過聯網或者短信外發到指定號碼,導致用戶隱私大規模泄露。
一方面是手機用戶對手機應用權限的忽視,另一方面即使用戶在安裝的時候注意到權限授權提示也無能為力,除放棄安裝外,用戶無法決定手機應用的這些權限開啟與關閉。因此,手機應用過度授權問題愈演愈烈,一些天氣類應用竟然都要讀取用戶聯系人信息,真的讓人不可思議!
如何防范手機應用竊取隱私?
其實,很多手機應用必須要獲取一定的權限才可以使用,比如,社交類應用可能需要獲取定位信息、聯系人信息,因為需要進行聯系人的匹配、使用LBS功能查找附近的人,因此這些權限是與APP功能密切相關的。
但有些游戲、工具類軟件如果要求獲取手機聯系人、短信、撥打電話這些重要權限的時候用戶一定要擦亮眼睛,謹慎安裝此類應用。此外,選擇大品牌的手機應用可以減少隱私泄露,因為大企業的手機應用相對權限管理會規范很多。
同時,用戶選擇合適的下載渠道也至關重要。不要輕易到手機論壇、非安全電子市場下載應用,因為這些地方的應用未經過安全檢測,很可能被內置惡意代碼,存在嚴重的權限過度授權問題,最終導致隱私泄露。
最后,建議用戶安裝專業的手機安全軟件,并開啟隱私監控功能。目前,騰訊手機管家等安全軟件都具備該功能,可以幫助用戶監控手機軟件的所有權限,并允許用戶手動關閉和開啟這些權限,從而做到手機應用權限的可控。而且當有些應用在訪問用戶位置、讀取聯系人等敏感權限的時候,會提醒用戶注意,用戶如果不作出判斷,將自動禁止這些應用的越權行為。
推薦